笔趣阁H - 原创同人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在线阅读 - 第276章 工匠过於能打,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失

第276章 工匠过於能打,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失

商人期望的那样,对叫歇打人的工匠从重处理,而是始终定性为“商匠争端”,最後的裁决往往也是各打五十大板。

    ??这类裁决的案例数量众多,留下非常丰富的记录。最後的结果,往往是官府出面,要求商人增加工匠的收入,同时也要求工匠不再闹事。

    ??比如,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造纸业工匠和雇主发生冲突,官府就裁定,工坊主必须给工匠提升待遇,并且如实发放,否则按照应重律,杖八十。工匠也不准再合夥要求涨价,否则按照把持行市律,也杖八十。就这样,实现了字面意义上的“各打几十大板”的警告。

    ??在调停之後,官府不知道为什麽,还喜欢刻碑记录,称为“工价碑”。上面会刻上调停结果,并宣布各方都同意遵守,永不更改。

    ??当然,现实是,这类结果经常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双方一般很快又会相互不满,再次打起来,而官府也会再次调停,重复上述步骤。由於这种事情重复的次数太多,在江南地区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永不更改”碑,为後世研究者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材料。

    ??同时代的英格兰,打砸机器都会受到严惩。议会甚至专门设定法律,允许对破坏机器的人处以死刑。但在同时期的江南地区,官府却对此并不热衷。

    ??哪怕是这种大规模殴打工坊主的事件,官府也坚持定性为极少数“流棍亡命”在其中使坏,专门“东挑西拨,借景生端”,才引发矛盾。绝大多数参与者都不会被处罚,连领头的“亡命”一般也就是遣返原籍,或者枷号示众。

    ??说到底,官府对於保护工坊主利益,并没有多大兴趣,而是非常注重维持社会的整体稳定——哪怕只是表面上的。

    ??只要不打出旗号造反,官府根本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