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罢黜C老师
学》的老师那麽自信,更不会像教《经济学》的老师有讲不完的案例。 在课堂上,她只是照本宣科,几乎是把课本的章节,逐字逐句,复读一遍给同学们。她的普通话发音很标准,无可挑剔,但同学们并不是来听播音员播音。 在那个阳光灿烂、凉风习习、花开蝶舞、草绿虫鸣,正是谈恋爱、打瞌睡的美好时光里,C老师沉闷乏味的讲课,让同学们深受瞌睡虫之害。 同学们在课堂上百无聊赖,索性在宿舍里睡懒觉,或者打游戏,不去上她的课。即便来到了课堂上,也是开小差看闲书,或者直接窃窃私语聊天。 眼看着教室里的空位越来越多,C老师却一点都不生气,也不点名。 如果这发生在大三、大四,甚至是在大二下个学期,同学们都求之不得,到处宣扬C老师的好,C老师体察民情,但却偏偏发生在大一,恰恰成了C老师的问题。 所以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是多麽重要,如同在正确的时间遇见正确的人是何其困难。 同学们对C老师的教学方法议论纷纷,不满日积月累,与日俱增,终於像guntang的熔岩突破地表喷射而出。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陈若明,他呼吁说:“同学们,C老师这样上课,跟我们自己看书有啥区别?再这样下去,这门课就要被她耽误了。我们集体把她换掉吧!” 他像秦末的陈胜、吴广跳到高台上,振臂高呼,揭竿而起,公开向同学们倡议换掉C老师,结果一呼百应。 讨伐C老师的“檄文”——请愿书,自然落在了陈若明的肩上。他义无反顾,利用晚自习时间,带着愤慨的心情,手写了一份“檄文”。 至於那篇“檄文”到底写了什麽,现在已经没有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