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H - 原创同人 -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在线阅读 - 第212章 堵胤锡先斩後奏

第212章 堵胤锡先斩後奏

平辽王的密谋和盘托出。??堵胤锡闻言,会心一笑,仿佛枯木逢春,脸上绽出欣慰笑容,说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亦有此议。孙可望兵强马壮,非封王不足以餍其欲,既不能封秦王,至少就得封平辽王。蒙皇上信赖,我还有不少空白敕书,正可拿来应付此事。”

    ??明摆着,堵胤锡要越过永历帝,私自敕封孙可望为平辽王。

    ??杨畏知愕然,说道:“阁老,要不要先请示皇上,再作处置?”

    ??“来不及了,”堵胤锡断然说道:“肇庆离昭平数百里,来往请示迁徙时日。皇上没有主见,身旁多jian佞,群臣皆反对此事。

    ??“只能先斩後奏了。我在肇庆时,皇上召对,曾当面询问此事。我当时便建议皇上封可望为郡王,皇上并未反对,只是连声叹息,说群臣皆反对,可见他也是动了心的。”

    ??明朝政治效率之低,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一件奏疏,处理起来相当繁琐,典型流程如下:

    ??内阁先票拟,皇帝若有反对意见就批改或留中,没有意见的送司礼监批红。之後,司礼监发还内阁审核,如果内阁不同意皇帝的修改意见,封还;若审核通过,拟旨,发给六科。六科还要审核,若审核不通过,封驳回去重新修改,通过之後,始交六部执行。

    ??这是正常的情况。不正常的话,不拘御史,所有京官都可上疏言事,就朝政大发意见。

    ??这种层层牵制、层层制约的制度设计,为党争提供了绝佳的温床。皇帝想乾纲独断,简直没门。明朝诸帝怠政,与此不无关系。弄到最後,没人愿负总的责任,没人敢做最後的决策。崇祯帝想与满清议和、想迁都南京,却连动议的勇气都没有,原因便在於此。

    ??“也是,”杨畏知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