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乡贤
连龙道:“在下的看法虽然有失偏颇,可还是不免觉得,与同六畜五谷相辅相成中成长起来的乡民们,或许比之城镇中於叫卖喧嚣为伍的百姓,更加具有仁人而爱物的情怀!” 还告诉秦连豹同秦连龙一个非常有趣的论证:“在下为官十数年,曾对数地百年间的城乡中举登科的人数作过些许的统计,结果发人深省,早年乡间中举登科的人数,竟是多於城镇的……” 虽然,这同乡间人口基数往往大余城镇人口是脱不开乾系,可有一则,城镇之中,往往更多累世诗书大族。 而且这已经是早年间的数据,这些年来,这个差距已经在日益缩小了。 自然不是甚的好事体。 不过还是总结道:“所以依在下看来,虽然门楣都是用来光耀的,可挂着‘耕读传家’、‘德重乡评’门楣题字的人家,或许确实是要比之挂着‘和气生财’、‘飞黄腾达’门楣题字的人家,在进退应对、抱负追求上,更加注重修身明德的。” 也正因为此,何大人不但赞赏秦家在小字辈培养上的用心良苦,允文允武,因材施教,这可不是说起来这样容易的事体。更对秦家发迹之後的治家之严谨、持家之勤俭、传家之忠厚,赞不绝口。 修身养生、勉学应试、治生理财、处世为人……这已经不是走的一般的稳当而已了,简直就是稳如泰山了。这其中哪一条哪一项,不是那些个累世望族,几辈子的经验教训之谈的。 而这其中最让他赞赏的,还是秦家在发迹之後,仍旧选择留在乡间立身的态度,以及和待乡曲、宽厚忍让、救老怜贫、扶危救困的处世之道。 如今这世道,或是世道太平的缘故,百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