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页

任的路上,夜宿驿站,遇到故人田罴的冤魂托梦”这样非常符合大众心理的情节。

    不但故事内容夸张,传播得也很广,几乎到了街知巷闻的程度。大理寺的同僚们拿了卷宗,又讲一些她在这一个月里破的案子,比如从绑匪手里救回了小男孩之类。这个故事为人津津乐道,还在於“人质就在自己家里”这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藏匿方式。揭破的时候谁不觉得新奇呢?

    为了这一新奇的“创意”,人们又自己编出了许多的桥段,渐渐传得故事走了形。

    这样的故事在花街柳巷里也广为流传,故事,谁都爱听。有趣的故事也成了她们苦痛生活中的一点调剂。

    小江听学琵琶的女孩子讲了好几个故事,故作平淡地说:“也还好。”

    可是一送走她们,小江就对小黑丫头说:“小丫,收拾行李,雇辆车。咱们走!”

    “啊?去哪儿啊?”

    “哦,你要不愿意,就在这里替我看个房子、收个租子吧,我另雇人。”

    “不是的,娘子,你去哪儿,我也去哪儿。可是为什麽呀?你要去哪里呀?在这里不好吗?”

    小江道:“出去走走,看看天下,不好吗?”

    那个人是不是也与他一起经历了这许多传奇故事?许多惊心动魄?我为何非要在这京城里,收着房租、念着经,日复一日,今天与明天一个样,活着与死了没分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