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奏对
完善且健全,如何能轻易修改? 从前元武帝在位时,朝中官职设立确实沿用先祖,但大概是为了彰显巍巍皇权,元武帝在位後十年,朝中官员的数量越发多了,同一官职,从任用几人到任用十几人的事情屡见不鲜。 人是多了,可事儿却没变少,反而因为官员同僚之间的权责不分明,使得臣子们之间产生龃龉,有好事儿则争抢,没好事儿则推脱,政令如何通达? 但大臣们都抬出先祖来,仿佛泰昌帝若是采纳了荣郡王谏言,便是数典忘祖一样。 泰昌帝将这些折子, 仍旧留中不发。 这下朝臣们就更心急了,觉得泰昌帝真的是对荣郡王所说上了心。 新一轮的对荣郡王的弹劾便也跟着来。 有说他被禁闭数年,已对朝政疏忽荒废的,有说他欲笼络天下寒门学子,居心不良的,也有说他早年受贵族高门低看,此番上书,乃是为了报复的。 这其中,还有一个弹劾点,是从荣郡王的身世来说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认为,荣郡王有外族血统,妄图对大魏官职设置进行乾预改变,以期削弱大魏国力,使西域得以自治,并以他早年间帮扶西域人、创立西行商社等事加以佐证,还道,若是陛下纳谏,对官职进行调整,怕是对大魏江山有所妨碍,动摇大魏国本。 泰昌帝留下其他的弹劾奏章,单对弹劾刘桐身世的几份奏言,进行了批答,并在下一次朝会上,将这几个上书的臣子单独拎了来,当着全部朝臣的面骂了个狗血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