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姑苏林家
方,姑苏也就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当然了,上千年来,农民的耕种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他们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辛苦得很。 佃户能吃饱饭,年底能扯上几尺布,做件新衣裳穿,那就是万幸了。 贾芸想了想,又问:“甄家之前收的租子是几成?” “因不用向官府缴税,所以甄家收的七成租子,就这还有许多佃户抢着乾!”倪二笑着说。 顿了顿,他继续道:“老爷,咱们家的地在苏南,如果种植水稻,一年两熟,早稻在七月下旬,晚稻在十月中下旬成熟,这样一算,其实佃户收成是不差的。” 贾芸微笑道:“那就好,你有没有调查这些年咱们家的地,亩产大致是多少?” “六七百斤左右,只要不遇到灾年,亩产基本可以维持在六百五十斤左右。”倪二回道。 贾芸心里大致默了一下。 如果亩产六百五十斤,那麽五万亩地,每季就可收割稻谷三千二百五十万斤,两季就是六千五百万斤。 晒乾去壳後,如果按一斤水稻能出六两大米这个标准来算,田庄上每年就能收获三千九百万斤大米。 除去佃户家的三成,一千一百七十万斤,还剩两千七百三十万斤。 一斤大米按五文钱算的话,每年田庄上卖的大米,可得十一万三千多两银子。 这还只是稻谷,佃户养蚕、织布、养蜂、养鸡鸭牲畜等,也都是要交租子的。 综合下来,估计田庄上每年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