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调时,难免还是有点担心同龄人,以及比自己年轻的孩子们对生活的品位和人生审美。 ??记得4月在东京,跟友人聊天,同是作家的她谈起自己活了四十多年没买车,低碳出行的生活,写作的意义就是能把自己的审美认知三观影响一小批人,能改变多少是多少。顿时觉得之前自己对外界评价的在意都是扯淡,当你越来越往高处走,背负的社会使命就越多,提笔写下第一个字时全凭兴趣,到後来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在意书够不够重量,会跟“这也算作家?!”之类的评价较劲。现在也释然了,可能所有与文化艺术打交道的工作者,本命就不是创造经典,而是带领流行。 ??在文青聚集地豆瓣上,竟然也能看见很多杠精炮轰那些每天拍精致早餐的博主。见过比自己活得通透的人多了,才知道生活不只是“生”和“活”,没钱的失败者大多相同,有品位的人却万里挑一。就像画家常玉说的,顶要紧的当然要你自己性灵里有审美的活动,你得有眼睛,要不然这宇宙不论它本身多美多神奇在你还是白来的。 ??对生活的审美不是短暂模仿可以来的,谁都无法立刻变成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先有意识,才能随着时间变成骨血,分享一些tips,给希望变得更精致的你。 ??01、去一个城市旅行,先去他的博物馆 ??旅行不仅只有网红打卡地和买买买,大多数城市都有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阈限,亦称“感觉阈限”。指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刺激作用於人的感官引起相应的感觉变化。逛展的过程,就是感知自己阈限的过程。你可以不用记住每个艺术家的生平,只要知道自己喜欢的是哪个流派,对色彩的感觉就好。即便你真的很爱买,其实每个艺术馆最後的gi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