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飞沙沉石
书迷正在阅读:修仙女配要上天、小福包在年代文里被宠翻了、小师妹她又凶又靓、夺荆钗、年代空间:被糙汉老公宠上天、重生後佛系星二代是医学大佬、医妻三嫁、逃荒:我种田拯救了全世界、重生九零甜心崽、十贯娘子_老草吃嫩牛【完结】
刘大人侃侃而谈,把如何开山取道说得仿佛自己亲历了那段历史。 带着沈南珣一路往东,走到了绕过了人工河道,走到了一处江水交汇的开阔处。 水中有一处露出水面的凸起,沈南珣看不出那是原本的山石,还是後来人工推起的。 刘大人又眉飞色舞地介绍了起来,“那就是我们江中心修的飞沙渠。” 沈南珣闻所未闻,之前见过的堤坝多是建在河流两岸,不停加高加固,以防水量丰沛的季节大水决堤。 刘大人讲江中心的渠是如何用石块黏土稻草和竹笼垒起来的,又说江中,看不到的江底也有长长的装着石块的竹笼。 说飞沙渠如何让水分流,做到无论丰水期大半水往山坳里去,不至於对城镇造成洪涝,枯水期又大量水往城里走,让城镇有足够的水灌溉。 又说河床上的竹笼如何让泥沙沉淀下来,等枯水期就放捞沙船下去打捞沉淀下来的泥沙。 沈南珣越听越佩服,听刘大人介绍完,不禁感叹,“先生大才。” 刘大人连连摆手,“这样大的工程岂是下官一人能做成的,这民间啊,多得是治水修堤的能手,蜀地人民困於水患多年,竹笼是百姓自发上山砍竹子下来编的,每年枯水期的打捞也是两岸百姓不计酬劳风雨无阻。” 刘大人看着扛着农具在堤坝上行走的农户。 “穷山恶水并不出刁民,他们只是太苦了,他们也想有尊严地活着,只要有一点能好好活着的希望,他们都会拚尽全力抓住。” 这话沈南珣很难不赞同,战场上亦是如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