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诗经》上记载“五月鸣蜩”,蜩即是蝉。意思是在五月知了们纷纷破土上树,开始了夏天的第一声清音歌鸣,因此五月别称“鸣蜩”。 古代汉族人民还用十二地支与十二个月相匹配,五月又称为“午月”。 五月初五,是“重午”,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的端午节,所以五月又叫“端阳”、“端月”。 春秋本以为穿越到这个历史上没有记载的朝代不会出现她所熟知的节日,结果老天给了她一个大惊喜,这里居然也过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所设定的节日,其实当初春秋在书房发现春秋时期的书籍时就该想到的,原来,这里的文化都是那麽熟悉。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这个节日了,从古到今,由於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锺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可无论怎麽改变,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却是不变的,就如今天这样,杨李氏和顾氏袁氏几人都在厨房包着粽子,欢欢喜喜的迎端午。 杨春军和杨春明两个读书的也因为节日的原因都提前回家了,杨李氏为了让这个节日过起来热闹些,就让杨老头和三个儿子早起上山去打点零嘴回来。 所以杨家现在除了几个小的,大人们都很忙。 春秋由於心里十分激动,所以跑到厨房想帮着袁氏包粽子。 “娘,你就让我来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