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是非之地
其同来的还有一位僧人,数位护从,而那位僧人便是长安白马寺寺主法琳上座。 ??法琳亲自赶赴扶风雍城,可见形势之严峻,然而,伽蓝却对他有了“成见”,而“成见”便始自东都明概上座当日对其所说的法琳的政治立场。法琳支持杨玄感以暴力推翻当今皇帝,并拒绝与楼观道“合作”,而这一立场与法琳的出身有直接关系。 ??法琳是荆襄人,江左遗民,少时出家并游历大江两岸,遍访名僧名儒,在佛学和文学上有相当造诣。中土一统,南北佛教也要一统,当时南方佛教重义理,北方佛教重戒行,统一难度较大,不过无论南北,佛道儒之争都异常激烈,而儒道两家对佛教的联手夹击,却迫使南北佛教不得不主动加快了“合流”的速度。仁寿元年,也就是当今皇帝被册立为太子的那一年,帝国政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未来皇帝以江左为自己的“後盾”,导致帝国在文化、宗教上的统一步伐大大加快,而其中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以南统北”。荆襄名僧法琳就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在以新太子为首的政治势力的有意cao纵下,承担了融合和统一南北佛教的重要使命,北上长安,宣讲佛法。而西北沙门迫於政治压力和儒道两家的“紧逼”,毅然敞开了“合流”的大门,主动接纳了法琳,於是法琳就此成为南北佛教统一的领军人物,也就此成为西北沙门的“领袖”之一。 ??很显然,从法琳的立场来说,南北佛教统一的利益至上,中土佛教的利益至上,为此,在必要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牺牲西北沙门的利益。 ??明概上座为此非常不满,与法琳产生了冲突,而伽蓝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理所当然维护西北沙门的利益,所以也就对法琳产生了很深的“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