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运气这麽好?
明朝皇帝便派人到南洋采办,据资料记载:“截止到明末清初,全世界所产紫檀木的绝大部分都会集到中国,分储於广州和北京。明代采伐过量,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枯竭。” 而到了清代中期,乾隆也曾派人赴南洋采办檀木,但大多数紫檀树粗不盈握,尚未成材,只好放弃。因此,清代皇家制作家具所用的紫檀木料, 都是明代皇室的存货,後来,檀木紧缺到必须从私商中高价购买的地步,按当时不成文的规矩,无论哪级官员,只要见到紫檀木,绝不能放过,悉数买下,上交皇家织造机构,从此民间私藏的木料也被搜刮乾净,到慈禧60大寿和光绪帝大婚後,大内储备的木料已所剩无几,最後却被复辟登基的袁世凯全数用光。 在清朝以前,欧美人士一直都是认为紫檀无大料,仅可做小巧器物,乃至清初西方传教士大批来华,见到诸多紫檀大器後无不惊慕,始知紫檀精英尽在首都,於是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由於交流不便,整件难以运输,所以只买柜门、箱面等有花纹的构件,安上其它材料的木框以为装饰,现在国外一些收藏家的手里,多有那时的一些紫檀物品。 而且紫檀家具制作起来颇为费时,想制作出格高神秀的紫檀工艺品,每件器物必须为手工制作,一件大型家具往往需要十几名工匠花费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不过像这个厅里的物件都是不算大,制作工艺也不算特别复杂。 紫檀制作技艺上有一凿、二刻、七打磨之说, 仅是打磨就占据了整个制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