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H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四十八章《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

第四十八章《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

初“以农为本、重本轻末”的社会俗尚,已逐渐为“农商皆本”所取代。改农从商,弃农从技,成为社会时尚。“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江阴“多落大姓,居货而贾者,数不可记”。 嘉靖《江阴县志》卷二《市镇》。即使僻远山区贵州威清卫,也是“务本逐末者相半。” 《贵州图经新志》卷地十三。离土的农民,则往往流入城市,以技艺谋生,如瓷业发达的江西景德镇,“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百人” 《江西通志》卷四九。;丝织业中心苏州,“染房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有数千人” 《明神宗万历实录》卷三六一。。 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刺激了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书肆、靴铺、旧衣店、古董行等比比皆是;行贩、货郎、市婆络绎於大街小巷,灯市、庙市、香市等市的交易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又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分越细,都城出现了水工、棚匠、厨工等“十作”、“三十六行”,南方苏州有了供人洗澡的“香水行”,北方开封还有专为丧仪服务的冥衣铺,真是五花八门,要有尽有,且行有行规,店有店俗,使得明代汉族社会的生产风俗显得驳杂丰富,异姿纷呈。

    ??一、农业风俗

    ??明代农业在宋元基础上有长足的发展。种植品种,除古已有之的稻、麦、稷、粟、黍、棉、麻、蔗诸物外,又从国外传入番薯、花生、玉米和烟草等。种作既注意“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 马一龙:《农说》。,在选种、育苗、施肥、除虫、灌溉、收割、贮藏及翻耕、土地利用诸方面尚科学、重经验;又信神重巫,讲究禁忌。其俗比之於前代,已有很大的变化。

    ??1.耕作更趋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