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H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一章《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

第四十一章《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

栐:《燕翼诒谋录》卷一《革带之制》。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因“士庶之间,车服之制,至於丧葬,各有等差。近年以来,颇成踰僭”,朝廷即令翰林学士李昉详定服饰制度;并於端拱二年(989年)明令规定:“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并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铁、角带,不得服紫。”至道元年(995年)又放宽到可以服紫了。据张耒《衣冠篇》记载,哲宗至徽宗时,胥徒的冠服与知州、县令相差无几,公卿大夫与武官、伎术官的衣冠也没有太大区别 张耒:《柯山集拾遗》卷九《衣冠篇》。。至宋孝宗时,“渐失等威,近岁尤甚。农贩细民至用道服、背子、紫衫者,其妇女至用背子、霞帔” 《淳熙三山志》卷四○《岁时·序拜》。。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汴京市井服装习俗:“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於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以懈怠,众所不容。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里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之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北宋如此,南宋杭州也是“市农工商诸行百户衣中装着,皆有等差,香铺人顶帽披背子,质事掌库裹巾,着皂衫角带,街市买卖人各有服色头巾,各有辨认是何名目人。”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八。但这只能反映服饰习俗的一。而另一方面,《梦粱录》又载曰:“自淳初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後生,不体旧规,裹巾异服,三五为群,头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难怪理学家朱熹感叹当时风尚曰:“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 《朱子语类》卷九一《礼八·杂仪》。。总的看来两宋服饰基本不受“贵贱有级、服位有等”礼法的限制,穿着还是较为自由的。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