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H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一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第七十一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第三节 民国汉族生活风俗

    ??民国时期,生活风俗的变化和发展较之其他类型的风俗变化和发展更为活跃。可以说,民国风俗的革故鼎新正是从生活风俗开端的。这是因为,一种文化对於异质文化的吸收,往往首先肇起於最表面生活习尚的层次。进入民国以後,“随着西方国家原经济侵略,随着近代物质文明的渗入,中国人看到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模式,激发了追求、模仿人类进步生活方式的心理,有意无意地用这种新的生活模式改造和充实自己的生活,从而使传统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巨大的变革” 严昌洪:《西俗东渐记》,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152页。

    ??一、服饰风俗

    ??民国时期汉族社会生活风俗革故鼎新最直接、最迅速的外在反映,便是服饰式样的更新。而这种更新的主要标志就是男子剪辫、女子放足、男服易式和女服趋新。

    ??1.男子剪辫

    ??男子剃发留辫,原是清代满族统治者初入中原时强迫汉人接受的方式。因此,在清代男子蓄辫与否,成为汉族社会衡量其是否效忠朝廷的标志。有清一代,男子留辫不仅是个生活习俗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当时汉族男子的剃发留辫,主要是靠了政治与法律的助力才得以推行并相沿成习,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进入到民国,原由满族统治者强加於汉族社会的男子剃发留辫风俗,随着清朝统治的灭亡和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也就难以持续下去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认为,衣冠发式是“民族之徽识”,“常与民族精神相维系,望之而民族观念油然而生”。 汪精卫:《民族的国民》,《民报》第1期。因而号召人民,“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州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