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H - 原创同人 - 红楼之山海志在线阅读 - 第146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三)

第146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三)

是一千四百两的开支,全部由地方承担,摊派到两县百姓身上。

    ??这还是两县的开支,江南有多少个县,要是都驳回需要再开支多少钱粮?难怪那年前周户部只是复查了两省二十一个县就不敢再往下查了。

    ??後来有官员算了笔细帐,户部大造一次鱼鳞黄册,每本黄册得用染黄厚纸两张,留出富余,一共要采购一百三十九万七千四百张,每张用银三厘;还有装订用的绵索条数,也要同等数量,每条用银一厘。再算上人工杂费,一共是四千五百余两。

    ??以前这造册费用名义上是各衙门用余盈协助,可过去几十年後,各衙门自己都缺钱,那有余盈协助造册司,所以这费用最後上全落到地方了。年岁久了地方也承受不起,最後前周文宗改为户部统管,度支司专门调拨银两,并定下一整套规章,这才堪堪保住了鱼鳞黄册继续存续下去。又过了百余年,弊端再积,这专项拨银时有时无,可户部还得继续按制造黄册啊,没银子怎麽办,聪慧的官吏们很快就找到一个即能凑集造册银又能发财的门路-“指定”和“罚款”。

    ??刘玄看过一本前周士绅文人写的笔记,里面记有一件事例。那年县里接到户部大造鱼鳞黄册的要求。落到乡里,里正找了户有些家产的自耕农老王,说本里的鱼鳞黄册费用你承担了,交银七分。不是这造册的费用官府出吗?哦,官府只是出人手,材料费还是要地方出。就十几页纸,怎麽这麽贵?啥,官府为了保证黄册能长久存放,指定了赵家纸铺的纸张,人家的纸品质好,就是这麽贵。赵家不是县丞夫人的娘家吗?怎麽还做起纸张生意来了?

    ??你管那麽多干什麽?赶紧交钱!等钱交了,县里户房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