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H - 原创同人 - 澳门文学编年史(全五册)在线阅读 - 第五十五章《澳门文学编年史3》(2)

第五十五章《澳门文学编年史3》(2)

30年代至今,澳门报纸副刊刊登了质数可观的各种文体的作品,显然不能以一般的作品成书出版传播、存留与否为评判的标准,因为後者应该是媒介传播的问题而不是或者不能全是文学创作本身的问题。不过问题更棘手的还在於,这些经年的报纸副刊作品被淹没和未被发掘,直接导致了当前对澳门文学史整体认识、研究的一些问题,因为研究者只能就着当前“权威们”约定俗成、广为认同的定见和少之又少的已出版作品进行研究。因此,将70年代文学视为荒芜一片,或者是受内地文艺思潮的严重影响而处於“寄生”状态,也因此,研究者转而寻求澳门离岸文学的“拾遗”,舍本求末认为这一时期澳门文学研究的中心不在澳门而在香港……将这类作品作为分析澳门70年代文学景象的主要依据。

    ① 云惟利:《澳门文学论集》序,卢荻等编,澳门:澳门文化学会出版,1988年。这个观点影响了很多内地学者,如赵朕:《歌迈进新里程——论澳门八十年代的文学创作》,《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② 陶里:《澳门现代文学作品选》,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

    ③ 李鹏翥:《濠江文谭》,澳门:澳门日报出版社,1995年。

    可以看到,正是70年代澳门文学现场的无法复现,导致当前对其论述更多地带着“以论带史”的性质。所谓“以论带史”的做法,因为无法整体地呈现文学面貌,退而以撷取作家作品、某种现象为中心,集中论述,撮要评骘,在阐释和评价作家作品的过程中,表达论者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将注意力集中在对重量级的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的抓取上,论者往往疏於去发现澳门文学本身的原发性特质和文学现象,以及澳门文学本身整体的历史联系